Thursday, May 7, 2009

曾经的自己

曾是散乱人,
因散乱,则日常心口难一致。
心无力制口,口不受心制,
如此,口已惯于说绮语。

本欲通过多话向人介绍修身之道,
但往往在绮语中迷失了自己,忘了修心。
多次于深夜,勉励自己需在交谈中清楚自己,
但经一段时间的尝试后,觉得交谈中的自己仍然显得茫然。

心口差距仍然大,活在当下仍是梦,
静思分析后,晓得散乱极严重,故难以动中修。
若坚动中修,则事倍功半,难唉……
若纠正散乱之念易于动中失,何不尝试静中修?

静?何静?若静,那同事之间如何沟通?
该说则说,不需说就不说——正心道。
但,少沟通,少交流,则终究少朋友也,该如何?——惯性接着问。
也许会少了些多交谈的朋友,但或许能交上些好静知友,也不错。
然,就算无友,但若能心口一致,何乐而不为?——正心坚决的道。
开朗多话的你,若就此无话,那你将会是谁?你将不是你自己啊!——惯性恐惧了。
幼时之我,非现在之我。生命中我也曾多话,亦曾少话,哪个才是真实的我?
自问中得到了解答,故决心静中寻心,静中调口。

静——
在朋友群中,勉励自己少沟通,念静,让心保持低沉……
因静,则于观有利。静中思,此时若我没静,那我究竟已说了些什么?
设想中见到自己的言行,虽非幼稚,但所说之绮语——可笑。

有设想,才有对自己昔日言行的惊觉。
会心一笑,在持续的观察中,昔日的自己在反省中渐清晰。
心静,让我清楚的听到内在的声音,能观所观也格外清楚,加深了对众生习性的了解。
这一切,也增强了我修心的坚持。

初时,念静还须作意,数十日之后,能感心已沉淀于静态之中,稍加作意即可安住。
静态中降低了散乱,收摄身心也较于顺利,思绪亦随敏锐……
我想——
这该是种进步吧!

数日前,友人问我为何如此的沉静,
我沉默,以微笑答之。虽能给予解释,但此因缘却非能以三言两语而括之。
执笔之时,此静于心中已有廿日有余,然,我似乎已忘了昔日的自己。
面对友人如昔的热情招呼,我忘了该如何热情回应,唯有以笑覆之。
昔日人群的交谈,我活跃参与;
今日,我安然的在旁微笑。

我能静,我是欣慰,法喜的——
但我深知,静态终究难以广结善缘,
故,期许心口早日协调,再修大乘的巧为说吧!
善哉——



(谨此心得,献给今日的自己,以作为静态修心的有力鼓励吧!)


彦融
2009年5月1日

1 comment:

lim lifang said...

静默当中能完全认识自己和其他人,真的静下来了没有才是关键...